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發出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時代号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奮鬥目标。這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也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标任務、重大原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必将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于共青團工作實現改革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黨中央高度重視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重要講話、在參加“快樂童年放飛希望”少先隊主題隊日時的重要講話、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以及在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在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的回信中,對廣大青少年提出了殷切期望,指出了共青團工作必須把握的三個根本性問題,明确了提高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兩大戰略性課題,對廣大團幹部提出了重要要求。這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為未來五年共青團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共青團事業應對新挑戰、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的根本遵循。
當前,共青團事業正處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機遇與挑戰并存。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實團十七大的各項部署,必須着力研究解決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夠、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不足的問題。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如何科學調整共青團工作的體制機制,從而更加有效地團結動員廣大青年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面對當代青年大規模、跨區域流動的新特點,如何構建覆蓋全面、富有活力的組織體系;面對當代青年思想觀念多樣多變、自主性和選擇性不斷增強的新變化,如何有效引導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對當代青年在經濟社會深刻變革進程中面臨諸多現實困難的新情況,如何提高團組織的服務能力和水平;面對團幹部能力和作風仍有不足的問題,如何進一步提升本領、作好表率,等等。全團必須針對問題和挑戰,推動共青團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開拓前進。
今後五年共青團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标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的重要要求,緊扣時代主題、把握青年脈搏,全面履行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職能,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團的工作和建設,不斷提高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斷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未來五年共青團工作,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始終以黨的政治綱領為奮鬥目标,以黨的指導思想為行動指南,以黨的中心任務為光榮使命。
———堅持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時刻把為黨和人民培養人的工作擺在首位、貫穿始終。
———堅持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衆基礎的政治責任,密切聯系青年,有效吸引青年,廣泛團結青年。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主線,找準工作切入點,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發揮生力軍作用。
———堅持青年導向和基層導向,以青年為本,以基層為要,提升青年的參與度和基層工作的活力。
———堅持改革創新,主動适應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和青年的深刻變化,不斷創新團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設。
培育當代新青年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提出的“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錘煉高尚品格”的希望,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點上,按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努力塑造青年新一代。經過5年努力,力争形成内容上與青年思想實際和認知規律相适應,方法上更具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的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體系。
1.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着力把科學理論的“大道理”轉化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努力做到入耳、入腦、入心。
——大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教育。組織青年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過理論宣講、理論培訓、理論社團等活動,編創推廣理論青年讀物、多媒體宣傳片等途徑,使理論武裝工作貼近青年。把正面宣傳教育與分類引導結合起來,針對不同類别青年群體的思想意識關鍵點,通過思潮辨析、國際比較、曆史回顧等途徑,主動回應青年的理論困惑和現實關切,增強廣大青年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深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大學生骨幹、專職團幹部、青年知識分子為重點,以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社會觀察為基本方式,進一步完善全國、省、校三級培養體系,注重提高青年骨幹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完善青年骨幹的選拔和跟蹤培養機制。
2.用共同理想感召青年。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幫助廣大青年把個人追求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
——廣泛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宣講交流、主題團隊日等形式,引導廣大青少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自覺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遠大理想。
——加強黨史近現代史教育和國情形勢教育。幫助廣大青少年深刻了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偉大曆史功績,增進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熱愛和對黨的信賴。通過形勢政策講堂、媒體專題宣傳、實踐考察等途徑,引導廣大青年深入了解基本國情和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挑戰,準确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正确看待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到擁護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在青少年中大力加強國防教育。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幫助廣大青少年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根據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特點,深入開展大學生“與信仰對話”、中學生“與人生對話”、中職學生“彩虹人生”、少年兒童“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等活動,幫助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加強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以宣講民族團結政策、創新民族團結文化載體、促進各民族青少年交流互助為重點,通過深化“青少年民族團結交流”、“民族團結代代傳”主題教育、各民族青少年“手拉手”等活動,促進各民族青少年增進感情,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的思想。
3.用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以組織青少年廣泛開展道德實踐為着力點,引導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在青少年中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使之融入青少年生産生活和精神世界。
——推進青少年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廣泛開展青少年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深化學雷鋒、志願服務等活動,引領社會文明新風。開展道德規範教育、道德評議、道德榜樣面對面等活動,幫助青少年明晰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組織窗口行業團員青年在崗位上踐行職業道德規範。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以14歲集體生日為起點,廣泛開展“邁入青春門”教育活動;以18歲成人宣誓活動為标志,廣泛開展“走好成人路”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養成公民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4.用先進典型激勵青年。樹立宣傳青少年可親、可信、可學的典型,激勵廣大青少年崇尚先進、争當先進。
——選樹青少年典型。深化青年五四獎章、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少先隊員、優秀青年志願者等評選表彰工作。拓展社會化推薦渠道,發掘“身邊的好青年”、最美青少年人物等,促進各行各業、具有不同優秀特質的青少年典型不斷湧現。
——加強典型引路。以“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系列分享活動為牽動,将面對面交流與新媒體互動結合起來,推動各類青年典型的事迹廣為傳播,激勵更多青少年學習先進、奮鬥成才。
創造時代新業績
圍繞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确定的目标任務,堅持組織化動員與社會化動員相結合,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積極貢獻。經過5年努力,力争使共青團服務大局工作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使青年的生力軍作用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的各個領域得到充分發揮。
1.投身改革發展。激發青年敢闖敢拼、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和創造潛能,為改革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開展青年創新行動。通過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挑戰杯”和“彩虹杯”競賽、企業青年創新創效和以“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為主要内容的“五小”等活動,激勵青少年增強創新精神、投身創新實踐。動員組織青年科技骨幹和團隊圍繞重大工程、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刻苦攻關。
——開展青年創業行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蘊藏的創業機遇,以促進高校中職畢業生、城市創業青年、返鄉青年、農村青年緻富帶頭人開展創業實踐為重點,積極加強青年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在促進青年創業中的積極作用,廣泛興起青年創業的熱潮。深入開展中國青年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KAB創業教育、博士服務團、“科技之光”專家服務團、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青年企業家經貿考察等工作。深入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優秀大學生西部基層建功計劃,影響和帶動更多青年到西部、到貧困地區和基層一線去開創事業新天地。
——開展青年創優行動。深化創先争優、青年崗位能手、“振興杯”青年職工技能大賽、尋找最美青工、青年安全生産示範崗等工作,推動青年立足崗位争創一流。特别要在重點工程、重大項目、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組織青年充分發揮突擊隊作用。
2.倡導社會風尚。發揚青年勇開風氣之先的傳統,為建設文明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作出積極貢獻。
——投身社會公益。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引導青少年從日常做起,從身邊做起,踐行雷鋒精神。深化青年志願者行動,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着力推進項目化運作、社會化動員、事業化發展、制度化保障,提升專業化水平,實現常态化服務,在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作出貢獻。積極開展微公益行動,發掘身邊“微心願”,有效開展“微捐助”,倡導随時随地随手做公益的理念。
——推進職業文明。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動,重在參與創建過程,重在窗口行業服務質量标準打造,努力成為引領職業文明新風的旗幟。深化團員示範崗活動,發揮團員的模範作用,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
——倡導生态文明。深化保護母親河行動,集中力量組織動員青少年植樹造林、保護水資源,建設秀美山川。廣泛開展“光盤行動”、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水節能等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在青少年中倡導綠色生活、低碳生活。組織青年美化社區環境、治理村容村貌,以實際行動建設美好家園。
3.引領文化時尚。激發青少年文化創造活力,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展現風采。
——豐富青少年文體活動。廣泛開展校園、鄉村、企業、社區、軍營等基層青少年學術、科技、文化、藝術活動,讓青少年愉悅身心、交流互動。大力開展青少年群衆性體育活動,引導他們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促進他們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打造青少年文化産品。與文化業界合作,創作和推介面向青少年、有思想内涵和藝術感染力的圖書、影視節目、動漫、遊戲等文化精品。舉辦書畫、歌曲、攝影、微電影等作品征集展示競賽活動,促進青少年喜歡的、積極健康向上的時尚文化産品不斷湧現。
——凝聚青年文化人才。通過搭建作品展示平台、成立協會組織、向社會推薦等措施,廣泛聯系凝聚有才華、有能力、有創意的青年文化藝術人才,發揮他們引領文化時尚的積極作用。
4.協調、承接、做好政府青少年事務。适應政府職能轉變的趨勢,把協調、承接、做好政府青少年事務作為共青團強化工作職能、豐富工作資源、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增長點。
——主動承接與青少年相關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項目。在繼續做好青年社團管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傳統政府青少年事務的基礎上,找準新的切入點,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的聯系合作,在科技項目推廣、參與城鄉社區公共服務、家庭困難學生資助、留守兒童關愛、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青年學生體育鍛煉、青年社會組織培育管理、生态環保項目等方面紮實做好工作。
——探索加強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聯合中央有關部委出台《關于加強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到2020年建立規模達20萬人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并形成運行管理機制和配套政策制度框架。
——積極推進與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在與港澳青少年交流方面,重點完善“既看、又講”的思路和面對面思想交流的方式,積極推動香港大學生暑期赴内地實習和内地傑出青年赴港交流;加強與港澳各領域青年代表人士的聯系,擴大交流的規模和範圍。在兩岸青年交流方面,重點突出交流的文化内涵,提升海峽青年論壇、兩岸青年聯歡節等品牌活動的影響力,完善交流合作的制度化平台。
——深入開展國際青年交流與合作。圍繞黨政外交大局,結合國内青年事業發展的需要,突出交流合作的有效性,注重思想碰撞、文化感染、情感交融,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
服務青年新需求
當代青年的需求更加豐富多樣,一些青年面臨着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特殊困難。共青團要樹立促進青年發展權的大服務、大維權理念,以讓青年在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着、靠得住為目标,增強團組織整體服務和維權能力。經過5年努力,力争形成一批貼近青年實際、具有獨特和持久社會功能、運行機制相對完善的服務項目,有效涵蓋青年成長成才、身心健康、就業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等各方面需求,重點幫扶各類有特殊困難的青年群體。
1.反映青年訴求。及時關注和了解青年普遍性利益訴求,發揮好代表和反映青年訴求的主渠道作用。
——完善常态化傾聽機制。組織團的各方面力量經常性走進青年,通過交流訪談、調查問卷、網絡互動等平台、載體和機制,及時了解青年的意願和困難。
——健全制度化反映渠道。深化“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政府部門與農村青年緻富帶頭人傾聽心聲共促發展”等活動,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基層代表委員青少年事務工作站,探索建立黨政充分授權下的青少年權益典型案件和熱點事件響應機制,定期向黨委政府專項報告青少年的狀況和訴求。
2.促進青年成長。學習是青年進步的階梯,崗位是青年成才的舞台,實踐是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
——幫助青少年學習成才。着眼于促進适齡青少年受教育機會均等化,逐步建立大中學生獎助幫扶體系,積極拓展希望工程服務領域,聚焦老少邊窮地區,拓寬微公益等籌款渠道,将資助面向大、中、小等各階段的學生。着眼于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和閱讀習慣,大力開展青少年“全民閱讀”活動。
——提升青年崗位技能。着眼于促進青年更好适應崗位要求,通過技能培訓、導師帶徒、崗位技能競賽等方式,大力培養青年崗位能手和農業農村生産經營的行家裡手。
——推動青少年實踐鍛煉。發揮實踐育人優勢,廣泛開展大中學生素質拓展、“三下鄉”社會實踐、主題冬夏令營、志願服務等活動,通過社會生活體驗和與基層群衆交流,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
——服務青年交流交友。運用廣場交友、聯誼活動、媒體節目等多種形式,幫助青年形成和諧人際關系和健康社交觀念,拓展生活圈子和社交範圍。
3.促進就業創業。積極參與國家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建設,把促進就業創業作為服務青年的重中之重。
——紮實促進青年就業。根據政策導向和市場發展,通過就業講堂、職業規劃輔導等方式,幫助青年消除就業偏見,認識到基層、艱苦地區、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都是人生出彩的舞台。深入實施中國青年就業創業見習計劃,進一步建設好青年就業見習基地,擴大見習規模,推廣見習證制度,提高見習崗位的就業轉化率。借助政府培訓項目和社會培訓機構力量,注重團組織在培訓過程中從設計管理到監督考核的全程組織參與,着力開展“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
——大力開展創業服務。創業服務是團組織在國家促進就業創業體系中發揮作用的重要着力點。積極培養和強化青年創業精神和創業觀念、引導青年不怕困難、敢想敢試。加大項目推介力度,與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密切開展合作,幫助青年選準創業項目,提高創業成功率。完善創業導師制度,通過青年創業國家計劃(YBC)、“青年創業導師團”等載體,搭建引導創業成功人士與創業青年對接輔導的平台。強化金融扶持,優化小額貸款,拓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進一步探索創新擔保方式,推出青年專屬信貸産品和金融服務,提高貸款發放的針對性和覆蓋面。壯大創業基金,以事業化為導向,着力提升項目規劃、市場拓展、資金募集使用的規範化和獨立性。參與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
4.關愛重點群體。困難青少年群體最需要關心和幫助,共青團要多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針對高校中職畢業生,引導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設計,幫助開展見習對接,紮實做好就業創業服務。
——針對城鄉貧困家庭青少年,積極參與黨政牽頭、民政負責、各方參與的社會化救助體系,大力開展結對幫扶、送溫暖等工作。
——針對進城務工青年及其子女,以促進他們的社會融入為重點,廣泛開展技能培訓、權益維護、精神文化、社會交往等工作。深化“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贈,實現對農民工子女較集中學校的全面覆蓋和志願服務常态化。
——針對蟻族、北漂等青年群體,加強溝通聯系,關注生活狀況,促進社會融入,幫助他們形成合理就業預期、樹立積極人生導向。
——針對少數民族青少年,根據中央對口支援的總體安排,拓展志願服務、結對互助、青少年交流等工作,幫助他們改善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條件。加強對在内地的少數民族學生和流動青少年的關心服務。
——針對殘疾青少年,廣泛開展“青年志願者助殘行動”,提供學習、生活、就業和情感等方面的服務。
——針對有不良行為青少年,充分發揮組織化專業力量的職責作用,積極引入專業社會工作力量,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矯治和預防犯罪。加強對有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的專門教育工作。
——針對不在學、無職業的閑散青少年,建立社會正面力量接觸聯系機制,堅持分類服務管理和教育引導,努力解決失學、失業問題。
——針對流浪未成年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關愛幫扶,努力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5.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堅持法制化、組織化、社會化維權的方向,以推開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與預防犯罪工作和推進“青少年權益工作創新”試點為載體,提升團組織維權的整體形象。
——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推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落實和各地配套法規建設。活躍各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構,深化“青少年維權崗”創建工作,聯合職能部門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網絡環境。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體系,依托各級律師協會等建立基層法律工作室或服務站。加強青少年自護教育。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切實履行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組長單位職責,推廣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試點工作成果,完善具有普遍意義的工作理念、做法和機制。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通過媒體宣傳、模拟法庭、普法知識大賽等形式,增強青少年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
——構建社會化維權工作體系。完善12355青少年服務平台,提升心理和法律方面的核心服務能力。培育專業化維權工作團隊,加強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建設。适當介入青少年權益保護典型個案。
激發組織新活力
針對目前許多領域特别是新興青年群體中仍有大量團建空白點、團組織設置的體制機制不靈活、基層團組織活力不足等情況大量存在的狀況,按照“青年在哪裡,團組織就建在哪裡;青年有什麼需求,團組織就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的要求,切實落實黨建帶團建制度性安排,努力擴大團組織的有效覆蓋,提升團的工作活力。經過5年努力,力争建立與青年流動、分布特點相适應,覆蓋廣泛、運行有效、充滿活力的組織和工作體系。
1.擴大有效覆蓋。在鞏固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團建的基礎上,加強流動青年、新興領域的團建工作。
——突出學校團建工作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從超過半數的團員集中在中學、中職、高校的現實出發,更加重視和加強學校共青團工作和建設。按照“團建全覆蓋、工作到支部”的思路,在鞏固班級團支部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社團建團、公寓建團、實習單位建團等團建方式,并消除民辦學校和獨立學院的團建薄弱點;創新活動載體,健全團學組織格局,全面活躍學校共青團工作。
——推進城鄉區域化團建。在鞏固鄉鎮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和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的基礎上,打破鄉鎮街道内行業、層級、所有制界限,發揮鄉鎮街道團(工)委的樞紐作用,推動區域内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工作共抓、陣地共用。推動建立村團組織集中換屆機制。
——拓展新興領域團建。加強非公企業團建,既要建起來,又要活起來,不斷提升“有班子、有活動、有陣地、有檔案”達标率;抓大帶小,建設覆蓋較大規模非公企業團組織的骨幹網絡。着力推進行業團建,建立更多行業的共青團和青年工作指導委員會。深化駐外團組織建設,将駐外團組織納入流入地團的組織和工作體系,着力發揮聯系和服務進城務工青年的作用。結合各地實際,積極推進青年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等建設,帶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團建。探索經開區、高新區、農業産業園區等企業高度聚集且同質化程度較高的區域團組織建設。積極推進在全國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中的團建工作。
2.增強基層活力。重點加強基層工作内容設計,推動團員青年參與,加強對基層的工作保障。
——加強團員隊伍建設。堅持标準、保證質量,控制團員總量,調控學生團員發展數量,保持隊伍合理規模和結構。抓好入團教育、團隊銜接、日常教育和團員服務,切實增強團員意識。加強對優秀團員的培養教育,重視做好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工作。
——推進團内基層民主。以按期換屆和提升民主參與質量為重點,改進和完善團内基層民主選舉,普及團總支、團支部民主選舉。優化基層團組織決策和管理工作流程,推動團情團務公開,把團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落到實處。
——規範基礎團務。堅持“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創新團的組織生活内容和方式。落實團籍管理要求,完善和發展團員證制度,積極協調、開發基于團員證認證的服務團員青年的制度性安排和工作項目,按照“試點先行、循序漸進”的思路探索開發電子團員證。調整團費收繳标準、各級留存比例等規定,加強對團費收繳、管理和使用的監督檢查。
3.加強陣地建設。推動團的組織網絡、形象标識、工作力量、服務項目在青少年身邊實現有形化、日常化。
——構建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根據青年社會流動、分布的特點,以城市街道社區、縣域鎮區為重點,努力建設成為團組織聯系青年的重要組織依托、整合社會資源的重要工作載體、開展活動的重要陣地空間;同時,繼續鼓勵各地團組織探索完善社區青年彙、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親青家園、城鄉社區市民學校、青春驿站、青年中心等平台建設。
——積極穩妥推動青少年宮、青年彙、青年家園、青少年空間、新市民學校等平台和陣地向基層樞紐型、服務型機構轉變。
4.持續支持基層。堅持不懈地把工作資源向基層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層集中,把工作載體向基層轉移。
——優化和落實政策制度。抓好《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支持和推動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的意見》等制度安排的落實,推動基層團建納入基層黨建總體格局,建立以團幹部配備、工作内容設計、工作資源共享等為主要内容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