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團委、武裝部和文學院聯合舉辦的“青馬公開課——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系列專題講座第二講,于4月28日下午順利舉行,武警少将黨益民以《家國情懷與雪域精神》為題,結合自己文學作品,講述了新時代中國軍人在高原上駐守邊疆犧牲奉獻的感人事迹。報告由校黨委副書記趙作紐主持,校青馬第十二期大學生骨幹培訓班、文學院、武裝部、國旗護衛隊師生400餘人參加了報告。
講座伊始,将軍就強調自己是“業餘作家、職業軍人”,因為在西藏、青海、新疆等7個省份四十餘年軍旅生涯,尤其是在雪域高原上的所見所聞,才是自己創作的源頭活水。在黨益民少将的諸多作品中,“曆史、故鄉和邊疆”是三個最常見的主題,鑽研曆史是為了以史明鑒;情戀故土是為了懷鄉思國、溯尋血脈之源;書寫戰友是為了記取丹心、砥砺前行之志。
将軍從自己的文學作品《根據地》講起,帶領同學們了解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兩點一存”的重要曆史地位,回顧了紅軍長征的艱辛與不易。談起家國情懷,他提到了自己研究西夏曆史十多年後寫成的少數民族史詩——《石羊裡的西夏》。他從黨項族由盛轉衰繼而消亡的曆史中,認識到了“憂患意識”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重要性,正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想要擔當起建設祖國的曆史責任,就要着眼時弊,樹立憂患意識防微杜漸。黨益民少将是陝西富平人,出生成長在這樣一個文學大省,深感故鄉文學是自己難以割舍的創作主題。《孟子》有言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國情懷熔鑄了我們新一代青年為青春、為民族奮鬥的擔當。
談到雪域精神,将軍首先講到了修築天山公路的艱難曆程,他和同學們分享了《守望天山》的原型人物——戰士陳俊貴的動人事迹,故事中舍己為國的大義與不忘初心的執着深深打動了在場的同學們。反映築路軍旅生活的另一部作品《一路格桑花》在改編後以影視劇的形式講述了更多無悔奉獻的故事。與此同時,将軍還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用兩個月寫成的紀實文學《用胸膛行走西藏》,他稱這本書是衆多駐邊士兵用青春、鮮血乃至生命寫成的,每一個人物背後的故事都值得紀念和敬仰。駐守高原,經曆了太多意外與離别,将軍說,這所有的苦難都是一筆财富。
報告結束後,趙作紐副書記對本次報告會進行了總結。他表示,黨益民少将以軍人的視角重現了曆史、故鄉、邊疆,以寬廣的戰略視野引發讀者對生命對憂患的探究,展現出作家的情懷與精神比文學藝術技巧更重要。生死戰友之間相互托付的感人情節,高品質高純度濃縮的時光人生,動人的寫實群雕,以及時代賦予我們當代青年的使命等方面都讓人感受頗深。他認為今天的報告是一個中國軍人、一個邊防軍人在生命深處的獨白,希望在座青年學子能夠有所思考,将軍旅文化當做砥砺氣質的磨刀石,努力成為民族的脊梁。今天的報告對于如何保存與理解大學氣質、大學文化、大學精神有着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經曆了疫情之後,對于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有着獨特意義。
家國情懷寄使命,雪域精神映初心。文學作品中抒寫的家國情懷,是為了喚起每個人心中思鄉愛國的精神歸屬;壯志雄魂鑄就的雪域精神應激勵新時代的我們奮勇前行。我們應當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與民族興衰榮辱與共,在滄海橫流的風雲激蕩中鲲鵬擊浪,勇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