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娱乐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團學新聞  -  社會實踐  -  正文

‍參觀“一帶一路”上的治沙新景象

發布日期:2017-07-14  閱讀量:

7月10日,西北大學“烨夢青春”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參觀了甯夏靈武白芨灘國家沙漠公園,參觀近幾十年來的治沙成果,見證治沙人為保護生态環境作出的奉獻與努力。

1500042112536477.png

(我們到達甯夏靈武市白芨灘國家沙漠公園)

甯夏靈武白芨灘國家沙漠公園位于毛烏蘇沙地邊緣,占地約6.6萬畝,包括大泉、馬鞍山、長流水、大海子4個片區,公園内動植物資源豐富,現有保護動植物236種,經果林帶20000畝,該公園已成為靈武市新的王牌旅遊景點。

1500042163561736.png

(白芨灘沙漠公園)

由于人類濫伐森林,過度放牧和盲目開墾土地,加上氣候的幹燥,很多土地逐漸趨于沙漠化,而土地沙化帶來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有些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周邊地區的生态環境。治沙防沙刻不容緩。在甯夏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兼靈武市白芨灘防沙林場黨委書記、場長王有德同志的帶領下,二十多年來,白芨灘自然保護區完成治沙造林45萬畝,控制流沙面積58萬畝,對外承攬100多處綠化工程,創收一億多元,在浩瀚的毛烏蘇沙漠築起了一道綠色屏障,極大改善了林場的生态環境,呈現出“人進沙退”的可喜局面。200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白芨灘考察治沙工作時,親自栽下了一顆棗樹,并鼓勵治沙的人們,“你們很辛苦,成果很喜人,很鼓舞人心,這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事業,也堅定了我們治沙的決心,對你們的事業,我們會全力支持。”

1500042223844627.png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栽種的棗樹)

在景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全國防沙治沙展覽館,該館分為沙漠印象、沙化危機、沙漠寶藏、與沙共舞、白芨灘的故事五展廳和放映廳,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防沙治沙曆史。工作人員還向我們介紹了治沙防沙的方法,草方格治沙法是最常見的,用來防風固沙,涵養水分,為樹苗的存活提供水源條件,而栽種的樹苗主要有三種,檸條,花棒和沙拐棗。

1500042256114464.png

(我們在館内參觀,工作人員向我們講解有關防沙治沙的曆史)

從遠處望去,治理後的沙漠和尚未治理的沙漠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景象不僅體現了防沙治沙人多年來如荒漠冬青般執着的深深紮根于荒漠的勇氣,也體現了他們堅定不移、治沙不止的決心,這樣的精神不就是在實現他們的“中國夢”嗎?不正是在實現翠染黃沙的“綠色夢”嗎?

圖片5.png

(泾渭分明的沙漠治理帶)

我們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栽種樹苗的工人,她們向我們介紹了樹苗的種類,以及栽種的範圍,說起不遠處的翠綠色,她們露出驕傲的笑容,“那裡的樹也有我們栽種的,現在都已經長大了”。

(來源:“烨夢青春”社會實踐團   責編:譚嘉穎)

搜狗百科·澳门新葡萄娱乐welcome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西安郭杜教育産業園區學府大道1号 郵編: 710127        後台登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