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白水縣的第二天,“秦風”實踐團隊拜訪了林臯鎮李奶奶的住處。
李奶奶是整個白水縣最出名的花馍制作人,平時也有很多人同實踐小隊一樣大費周章地來尋找她,隻為了求得傳說中僅能從她手中誕生的、工藝最精巧細膩的花馍。
奶奶似乎對成員們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立刻就擺出了陣勢要展現一番“真功夫”。平常普通的面團在奶奶粗糙的布滿老繭的手中,逐漸煥發出神奇的生命力。看起來似乎簡簡單單地一捏、一揉、一搓,一個頭、一具身子就從面團中長了出來。小刀靈巧地在面團間穿梭,割出幾圈紋路,當大家還尚在疑惑之時,奶奶又将其圍到脖子上,成員們才恍然瞧明白這是一圈翎羽。而這還遠遠不夠,被放入蒸籠中的面團穩定了形狀,奶奶拿着特殊的毛筆,沾上顔料一點點為作品繪上斑斓色彩,一處精心地勾勒、一筆細膩的點睛,獅子昂起了它的頭,威風凜凜地抖了抖身上的鬃毛,龍鳳從空白的面餅中擺尾躍出,顯示無上的威儀。
在贊歎和崇敬奶奶精湛的手藝後,成員們也沒忍住想體驗一下花馍制作的巧妙。同學們專注地記下奶奶的講解,一步一步認真細緻地将水拍在面團上,平時用來寫作的手指此時沾滿了潔白的面粉。然而臨時地取巧速學終究是模仿不出李奶奶的精髓之處,看着手上始終無法成形的面團,奶奶笑着替我們解圍,把我們帶到休息的地方,說起她和她花馍一生的故事。
在奶奶還年輕的時候,花馍是他們村裡最常見的東西之一了。傳統陝西農村,無論出了什麼事兒,都會有花馍出現在行影匆匆吃喝的人群中間。結婚,花馍被染上喜慶的大紅色,新娘子的嘴唇豔豔的就像花馍一般令人心生喜愛;老人做壽,有花馍栩栩如生的像個打躬作揖的童子,仿佛在乖巧地賀喜老人家長命百歲。年輕的奶奶不知道怎麼就迷上了這些精緻的藝術品,在百般尋找下終于求得一位教授花馍技藝的老師傅,這一學一做,便是一生。
年輕的花馍制作人逐漸成熟、也逐漸老去,這些年她見過太多喜喪,鎮子上的居民都來找她讨花馍,而奶奶也用心制作出每一個花馍,代表她對這些人和事的祝福。可是随着他們的離去,來找她制作花馍的人變少了,奶奶也逐漸變得有些駝背,支撐不起長時間如此辛苦的手工勞作。她想像當年一樣,找個徒弟,把這一生的心血繼承下去。她從來就不需要什麼學費作為回報,能讓她愛了一輩子的花馍在多年後仍被人記得并喜愛,就足夠了。有人對奶奶說,不如開設一個學習班,總會有人來的。
說着奶奶微微地歎了口氣,苦笑着用一句話道出了結局。
“可是那學習班門口啊......至今沒有一個年輕人踏進過。”
離開時,成員們又看到擺在門口的木質小桌椅。那是奶奶十幾年來用于和面、雕制花馍雛形的用具,由于被長時間的使用,他們都已經磨損,甚至面粉已經滲入到木頭的縫隙中,與這套桌椅融為一體。也許這麼多年的堅持,李奶奶早就已經累了,但是年輕人們追尋着各自的夢想,又有誰能停下腳步,回頭望一望家鄉最樸實的民俗藝術,沉澱下來成為為這藝術奉獻一生的俗人呢?
(來源:“秦風”實踐團 責編:譚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