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進程已經過半,進入了如火如荼的白熱化狀态。細數前期的互動成果,雖一路艱辛,但也一路收獲頗豐。
第一站:冒雨出發,砥砺前行
7月6日,西北大學法學院法律援助中心“普法·逐夢”暑期社會活動實踐團全體成員,帶着老師們的殷切期盼,懷着普法便民的法律夢想,向着目的地鹹陽市禮泉縣進發。曆時五個小時,抵達目的地後,立刻與禮泉縣司法局取得聯系,洽談商議活動期間的整體規劃。其後,團隊内部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重申安全問題,部署活動計劃。
第二站:法律援助,為民答疑
7月7日,普法實踐團11名隊員随同帶隊老師前往禮泉縣法律援助中心,出攤設點,為群衆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其間話題主要涉及婚姻家庭、财産繼承、撫養贍養等。在為群衆答疑解惑,提供咨詢的時候,隊員們深感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銜接上的不足,于是,在法律援助咨詢服務結束後,全體成員與禮泉縣法律援助中心的資深律師們進行了一場座談會,律師們親切耐心的解答了所有問題,并為隊員們以後的法律之路提出了殷切的希冀。
第三站:育才廣場,法律宣講
7月8日,法學院研究生普法實踐團一行抵達禮泉縣育才廣場,這裡是整個縣城人口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也是普法宣講最好的地點所在。展開橫幅,擺好旗子,隊員們便拿着事先準備好的法律常識宣傳頁向廣場上的群衆耐心介紹,普及法律常識,告知救濟途徑,宣傳内容主要涉及普通群衆最為關心也是糾紛最多發的領域,包括房屋拆遷、婚姻家庭、撫養贍養等。此次活動吸引了不少群衆,實際效果顯著。
中期小結:
經過最近幾天的活動,不論是普法宣講還是提供法律援助,都讓全體成員對法律和社會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感悟,也對暑期實踐活動本身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知。
一方面,從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關系的角度看,法律不能是活在象牙塔裡的權威,隻有将它運用到解決一個個社會實踐問題中時,才是法律最高價值所在。理論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之間的鴻溝,必須通過多次參加實踐活動,進行實踐經驗積累才能逐漸縮小,達到理論發展與實踐活動的統一。
另一方面,從暑期實踐活動的真正意義認知角度看,暑期實踐活動是我們大學生步入社會,深入實踐的一次寶貴的機會,所有的參與者必須有問題意識,将形而上的理論知識充分合理的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知行合一,才是實現價值的關鍵所在。
(來源:西北大學法學院普法築夢專業實踐調研團 責編:譚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