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娱乐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團學新聞  -  社會實踐  -  正文

洪音一曲朝天歌——綏米唢呐國家級傳承人汪世發訪談錄

發布日期:2016-07-13  閱讀量:

7月13日上午綏米民俗調研小組為探訪唢呐文化,到達了綏德縣四十裡鋪鎮。團隊拜訪了住在鎮上的國家級唢呐傳承人汪世發老師,熱情的汪老師在家中接待了隊員們,并拿出唢呐現場吹了幾首曲子,或雄渾壯闊,或輕快歡樂,調研團的成員們都深深被陝北大唢呐所吸引。汪老師給隊員們介紹了大唢呐與小唢呐的不同,在他看來大唢呐更具有藝術性和傳統性,而目前國内吹小唢呐的人數衆多,尤以東北地區為優;大唢呐則人數較少,且隻有在陝北地區才吹大唢呐,甚至有很多外地的唢呐藝術家慕名前來聽汪老師的演奏,并整理曲譜。在老一輩的唢呐學習中,多是跟着師傅靠其聲傳,而汪世發老師因為懂簡譜,自己也整理了許多曲譜。

(曲譜)

談到唢呐演出在近些年來與長号、小号、電子琴等“西洋樂器”的結合,汪老師有些惋惜的的說傳統的大唢呐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即使一開始有排斥心理,甚至到現在老一輩的唢呐藝術家們仍不太能接受,但這也是唢呐流傳中的時代所趨。不過唢呐演出在陝北地區的需求量很大,家家戶戶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等日子的時候都會請唢呐班子,所以唢呐藝人們的謀生壓力也相對較小。因此倒也不至于會出現電影《百鳥朝鳳》中那種瀕臨滅絕的困境。在綏德,傳統唢呐在與西洋樂器結合的過程中依舊占據着絕對的主導地位。
在訪談過程中,汪老師不斷地提到陝北大唢呐要傳承下去“必須要走向專業化!”,在曲子上和技術上都需要專業化的發展,但陝北地區的學徒們大多都不識樂譜,這也需要政府更加切實的措施支持。汪老師作為綏米唢呐的傳承人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起了“汪世發唢呐傳習所”,雖然得到了很多的關注和支持,但因為傳習所的發展需要很多專業的教材和設備,而資金方面的不足也一直深深地困擾着汪老師。

(和汪世發合影)

陝北大唢呐的傳人比較少,目前省級和國家級的傳承人隻有汪世發老師一人,汪老師也殷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将他更好地傳承下去。而傳承人的選擇則要從其對唢呐藝術的貢獻、本身技藝和藝德方面來考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藝德,老師語重心長地說道“有藝無德和有德無藝之人皆不行”。
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在其他地區已經瀕臨滅絕的唢呐在陝北地區依舊有着非常深厚的群衆基礎。目前陝北大唢呐的傳承更多的還是依靠民間自己的力量。光在綏德縣城的唢呐班子就有30多個,較以往也在不斷增多。關于綏米唢呐的發展前景,汪老師依然保持着非常樂觀積極的态度,受益于目前民間良好的發展趨勢,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内,唢呐依舊會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來源:西北大學綏米民俗調研實踐團 責任編輯:郭蕊)

搜狗百科·澳门新葡萄娱乐welcome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西安郭杜教育産業園區學府大道1号 郵編: 710127        後台登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