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習總書記共建“一帶一路”及“讓文化遺産活起來”這兩項重大倡議的提出,重視提高文化軟實力,讓文化帶動經濟發展成為時代潮流,也成為我們及時了解文化遺産知識普及狀況,并宣傳文化遺産保護重要性的良好契機。
2015年7月10日至27日,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奔赴祖國的大西北,進行了為期17天的文化遺産及“一帶一路”知識宣傳及調查活動。此次三下鄉活動正是文化遺産學院緊跟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在古絲綢之路重要的考古文化遺址上開展起來的。實踐團兩支隊伍由文化遺産學院朱紫瑞老師指導,劉瑞俊、郭夢老師分别帶隊,來自2012級考古學與文化遺産管理兩個專業的9位同學組成,依托文化遺産學院考古實習的兩個地點:也迷裡元代城址所在的新疆塔城地區額敏縣,和西城驿史前聚落遺址所在的甘肅省張掖市明永鄉,開展本次暑期三下鄉活動。
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口号是“響應習主席号召,讓文化遺産活起來”。我們的實踐活動主要有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文化遺産和“一帶一路”知識的普及程度、宣講關于文化遺産保護的基礎常識及最新動态、邀請民衆到考古發掘現場體會真實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這三項内容;實踐對象主要由鄉(縣)的村民、地級市市民、不同教育階段的在校學生及考古工作者四類組成。
活動伊始,隊員們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研究人員進行了積極溝通,得到了他們對我們活動的認可和幫助,不僅從他們那裡了解和學習到了許多當地文化遺産保存現狀和民衆的文化遺産保護意識等情況,而且将當地的部分考古工作者納入了我們調查對象的範疇。
(隊員們向也迷裡城址的考古工作者發放調查問卷)
(隊員們和西城驿遺址考古工作者合影)
我們首先在新疆額敏縣和甘肅明永鄉兩處深入走訪當地的村民們,來到村民們的家中進行文化遺産知識及“一帶一路”的問卷調查,無論是在漢族還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村民的家中,我們都感受到了他們淳樸的熱情和真摯的态度。
随後隊員們組織接受問卷調查的部分村民到考古發掘現場進行參觀,并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向他們介紹考古遺址和考古工作的基本情況。由于西城驿遺址與也迷裡城址在當地的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三年以上,少部分村民對于考古遺址和考古工作的有粗略的了解,但基本觀念都還停留在“尋寶、挖寶”的層面上,其中有個别青年村民對文化遺産和考古工作有較為正确的認識。即使如此,我們調查到的大部分村民對于文化遺産保護和考古工作還處于不甚了解的狀态,這讓我們認識到鄉村的文化遺産知識宣傳工作在過去的缺乏、不足,和在今後的重要性、必要性。
(組織參觀西城驿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隊員在解答村民對西城驿遺址的提問)
在活動的最後幾天,隊員們離開考古遺址來到當地的博物館進行宣傳和調查。在額敏縣博物館,隊員們組織參觀者中的小朋友們試當講解員,向大家講解他們認識到的文物與文化遺産知識,親身參與到文化遺産保護活動中來,體會文化遺産的魅力。并在額敏縣博物館前開展 “一帶一路”知識宣傳,講解“一帶一路”政策的内涵及其給當地人民帶來的切實好處,受到了當地市民的熱烈歡迎。在張掖市博物館長廊,隊員們通過海報宣傳、口頭宣講、調查問卷三種形式對張掖市民們進行文化遺産保護和“一帶一路”知識的普及,引起了市民們的很大興趣,互動效果良好。
(張掖市民閱讀文化遺産宣傳海報)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隊員們不僅獲得了調查研究的資料;認識到了目前文化遺産知識普及情況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促進了當地民衆建立尊重考古、保護文化遺産的意識;達到了宣傳文化遺産及“一帶一路”知識的目的;也感受了祖國西北地區的獨特風光和淳樸民情;更體悟到了團隊合作的意義,收獲了深厚的友誼。這無疑是一次形式多樣、内容豐富、意義深刻的社會實踐活動。
(和村民歡笑在一起)
(來源:文化遺産學院 責任編輯:馬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