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走近信天遊”暑期社會實踐調研隊第二日之行
7月21日,“走近信天遊”暑期社會實踐調研隊在王晉華老師的帶領下展開了第二天的活動。
早上九點,我們再次前往榆林市民間藝術團觀賞聲樂表演,并有幸見到了榆林市民間藝術團的民歌演唱歌手王志行老師。王志行老師自幼熱愛唱歌,在一片自由的環境裡,練就了一副高亢嘹亮的嗓子。當場,他熱情地給我們演唱了《這麼好個妹子見不上個面》《淚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等信天遊歌曲,大家都覺得他唱得韻味十足。接下來,大家就陝北民歌信天遊的相關問題和他做了一些讨論。他提到,對于信天遊的熱愛是做好這件工作的基礎,就像唱歌,也是憑借着熱愛才能做好。同時也提到,要做好信天遊的推廣這件事情,需要從自身和外界兩個方面着手。作為音樂者自己來說,要多看、多練、多唱,努力提高自己唱歌的水平,作為外界力量,政府則要提供更多的舞台給熱愛唱歌的人群,以更好地傳播弘揚信天遊。
(王志行老師動情演唱)
(調研隊與王志行老師合影)
下午,我們參觀了榆林市榆陽區文化館。榆陽區文化館的前身是民國時期的榆林縣教育館,成立于1939年,榆林和平解放後,更名為榆林市人民文化館,其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百家齊鳴、百花齊放的方針,搜集整理了很多當地民間的文化藝術遺産,在包括信天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貢獻。
文化館副館長李鵬飛首先帶我們參觀了館内一些珍藏的作品,如陝北舊時人們日常所用衣食住行的各種工具。接下來,我們同李老師和歌唱輔導杜愛平老師一起交流了關于陝北民歌及信天遊歌曲的相關内容。杜老師給我們講了他對于民歌、信天遊等基本概念的認識以及其基本特征,并區分了陝北民歌和臨近的山西、内蒙古等民歌的區别與聯系,指出了陝北民歌信天遊獨特的音域特征。關于如何更好地傳承與發揚,他提到了團隊與組織的重要性,個人的力量很難将信天遊以一個較大的規模發展出去,但是借由政府的力量,就能夠将這項工作展開并且達到較好的效果。
(文化館李館長帶隊員參觀非物遺展室)
(杜愛平老師與大家交流)
在與兩個老師的交流裡,我們對信天遊的認識在前一天的基礎上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對于其未來的發展也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
(調研隊在榆陽區文化館合影)
(來源:文學院“走近信天遊”暑期社會實踐調研隊 責任編輯:馬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