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作為中國革命的聖地,她位于黃土高原中南部,陝西省的北部,是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的終點,也是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争時期和内戰時期的根據地。西北大學法學院“紅旗風采”服務團在本月十七日參觀了王家坪、楊家嶺、棗園革命舊址等老區景點。聖地延安不僅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更給後人留下了經久不衰的延安精神。它引領着我們在新的世紀裡乘風破浪,劈波斬棘。傳承民族經典,弘揚延安精神,也就是為了讓所有炎黃子孫謹記過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使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12年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複興之路”展覽時,正式向世界宣示“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傳承民族經典,弘揚延安精神就是繁榮發展祖國,弘揚民族精神。
傳承民族經典,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鴉片戰争後近百年,中華面臨千古未有之變局,千古未有之強敵。山河淪落,百姓流離失所,無數仁人志士舍生取義,探索救亡圖存之道。從洋務運動到君主立憲,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争。為了實現民族的偉大複興,幾代人魂牽夢萦。究其根源就是炎黃子孫骨子裡始終有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自強精神,正是有了這種民族精神才有了無數華夏兒女的抛頭顱、灑熱血,才有了現如今我們富裕幸福的新生活。回首過去、着眼未來,自強不信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偉大複興的要求。
傳承民族經典,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求我們發揚敢于吃苦的艱苦奮鬥精神。韓愈在《勸學解》中講“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社會的長治久安,國家的繁榮昌盛,民族的經久不衰都要求我們這代人繼承老一輩敢于吃苦的精神。在經濟穩定高速發展,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的今天,奢靡之風、浪費之風、嬌氣之風悄然擡頭,這導緻的不僅是資源的浪費,更是社會風氣、艱苦奮鬥精神的轉變。在新曆史機遇期,我們必須堅定決心,狠刹奢靡、浪費、嬌氣之風,用行動把艱苦奮鬥的精神銘刻于民族複興之路。
傳承民族經典,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求我們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中國共産黨曆來把為中國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中講到“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在新的曆史機遇期,我們必須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密切聯系群衆,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明鏡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在回顧曆史中開拓未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傳承民族經典,弘揚延安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