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鹹陽市秦都、渭城區
日期:2014年7月23日
穿街走巷,用腳步描繪交通路網
今天是三下鄉的第三天,我們逐漸熟悉了這種晚睡早起的節奏,晨光熹微時紛紛打着哈欠開始一天的工作。我們小組今天的任務統計十字路口交通流量以及對我們負責區域的實地調研,将區域内未畫出或不存在或者表示有誤的道路在地圖中修正,了解每一條道路的橫斷面及其周邊地塊的使用性質。
一大清早還精力充沛的方蕾學姐和我吃着早餐順着人民東路向東走。一路上除了觀察人民東路及其周邊支路,還順帶觀察了人民東路的早高峰情況。由于昨晚下過暴雨,今天天氣十分涼爽,晨風吹在臉上,連心情也愉悅了很多。
人工統計交通流量是一件十分消耗體力腦力的工作。統計流量分早高峰時段、平時時段、晚高峰時段,每個時段一個小時。在這三個小時中,我們需要在十字路口統計各車道機動車(分私家車、出租車、公交車及其他)和非機動車(分自行車、電瓶車及其他)的數量,腦、口、手三位一體,每一部分都統計的是不同種類的車流。在統計間隙我們也與十字路口執勤的交警進行過交談,交警同志的許多話使我們茅塞頓開,我們也向交警同志提出了許多我們觀察到的交通問題。
由于早上我們所行走的地塊是陝棉八廠、八方紡織廠和國棉一廠的廠區和生活區,其間東西方向隻有一條民生路貫通(據說民生路原先也屬于整個廠區内部道路),南北向全部由小區内部道路連接。生活區内有幼兒園、小學、中學、招待所、醫院等等設施一應俱全,安靜而富有生機,是一種我完全沒見過的生活方式,也引起了方蕾學姐關于“安甯交通”的聯想。
行走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道路擁堵或存在隐患的地方,也有一些不明确的問題請教了街邊的路人。說到這裡,不能不提到鹹陽人民的熱心。無論是坐在長椅上的阿姨,還是聊着天的大爺、奶奶,在聽到我們的問題後都十分熱心的向我們講解,甚至周圍我們沒有問到的行人也主動來給我們說兩句。有時我們不僅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還能收獲到一些我們沒注意到的問題。在問到他們關于交通擁堵的問題時基本上都能得到一些帶有自己獨特見解的答案。這一現象從我們來到鹹陽的這幾天在交警和出租車司機師傅的身上已經有所發現。熱情、有想法、有見解的鹹陽人讓我們感到我們并不是一支隊伍在戰鬥。
下午我們與董老師來到的是鹹陽的老城區,順着中山街一路向西南方向走,兩邊大都是上個世紀建造的,具有鹹陽特色的磚房。生長了幾十年的綠樹遮擋着不寬的街道,兩旁青灰的磚色,走在其中,讓人仿佛有種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感覺。再走過一段路就是新開發的路段,雖然和之前的風格迥異但也顯示出了一派更新的氣象和未來老街區的發展方向。新建築的建立必定引起該區域人流量車流量的變化,從而影響整條路的道路交通,是影響評定道路是否滿足交通需求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将用地性質與交通聯系在一起的原因。
到晚上九點,結束了一天九個小時的高強度行走,身體疲憊卻内心充實的我們飽飽的吃了一頓晚飯,回到住處将今天一天的數據整理,把今天的所見所聞和一路上的感悟和收獲總結下來。看着總結出來的滿滿進步,我們的内心充實而滿足。雖然疲憊,卻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能收獲許多東西,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好。
窗外月色朦胧,而我們也要結束一天的調研,舒舒服服的睡個覺。明天,又是一個美好的開始,鹹陽交通調研小隊,加油!
圖1 隊員讨論ing
圖2 與阿姨交談
圖3 隊員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