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娱乐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團學新聞  -  志願服務  -  正文

16屆研究生支教團感悟

發布日期:2014-12-22  閱讀量:

柴東:支教—成長與感動

  支教很苦,支教很樂,支教路上又充滿着成長與感動。
  還記得在剛剛加入西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時,校團委的幾位老師以“用一年時間,做一生難忘的事“來激勵我們,當時隻覺得熱血沸騰,卻不大理解如何會做到一生難忘。而今三個月過去,有時站在教室裡,看着那一張張童稚的臉上滿滿的信任,我會害怕面對明年七月,分别時那一張張哭泣的小臉。
  然而追憶往昔亦好,遙想未來也罷,現今須做的更應是立足當下,享受在支教生活中的每一分苦,每一分樂,在希冀中感動,在感動中成長。希望一年後,重回西北大學的我在回憶起這一年的時光時,能夠以“我做到了”作為總結。


楊帆:我在路上,加油!

  不能懷揣着“用一年的時間,做一輩子難忘的事”的信念,作為西北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我來到富平縣華朱初中已經3個半月了。
  記得第一次正式登上講台,懷着忐忑的心走進教室,開始了人生如此正式的第一節課。面對三十八名學生射向自己齊齊的目光,從他們的眼睛裡看到的是好奇和期待。我是七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華朱初中是寄宿制的學校,班主任的任務相對來說比較多,事務繁雜,再加上從之前的學生突然轉變角色,成為一名老師,讓我倍感壓力巨大。但一段時間以來,在學校其他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我已經慢慢的适應了這樣的角色。漸漸的享受其中,每當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上課回答問題時積極踴躍的表情,以及我們一起遊戲時歡快的笑聲,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和滿足,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我感到很充實,很幸福。
  走在華朱的校園裡,我時常提醒并告誡自己,“西部志願者,我在路上,一定加油!”


張揚:從城市到農村,從學生到老師

  懷着對“志願者”這一神聖稱号的向往和對“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羨慕。我參加了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在富平縣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成為了一名在初中任教的支教老師。在我心裡,支教的一年是短暫的,能給孩子們帶來的也十分有限, 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的為學生做些什麼,而不僅僅停留在教課方面。
  從2014年9月初進入華朱初中至今,已經3個多月了,在這期間,我不僅完成了身份的轉變,也完成了思想上的轉變。開學初,我在給華朱初中初二四班帶數學;期中考試前後,有位老師請假半個月,我代替她給初二的兩個班帶英語;現在,我在給初二一班帶物理。除此之外,我和一同在華朱初中支教的小夥伴楊帆一起在管理着華朱初中的廣播站,不僅如此,我們二人還一起管理着學生周二至周四的大課間活動。這就是我這位普普通通的志願者在學校做的工作。
剛到這個學校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學校的學生很差勁,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明白?為什麼有條件學習的同學不好好學?為什麼14歲左右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同時我又發現,這裡的學生很憨,他們是貪玩,不喜歡學習,但是本質上他們都是好的,這樣的學生即使底子差,也比那些已經變壞的學生容易被教好。
  我覺得學生有時聽不進老師說的話是因為他們在思想上把自己放在了老師的對立面,對老師的教育有抵觸情緒。所以首先,我和很多孩子成了朋友,我對他們說:上課就得有老師和學生的樣子,下課咱們可以一起玩。于是,我的很多學生和我的距離近了,也會告訴我一些他們的心裡話,他們會告訴我他們自己的小秘密,告訴我他們自己的家裡情況,也會告訴我喜歡哪些課和喜歡哪些老師。這樣不僅有助于打開他們的心扉,減小我們之間的隔閡,而且讓我也更容易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
  其次,我每節課快下課的兩三分鐘,會和學生聊一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講一講我眼中的世界觀和大學。論教學經驗,我比學校的老師差的很多,我希望給學生們帶去的除了知識,還有希望、信念和習慣。通過和他們聊天交談,我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信念,農村學生很多都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有些就是等着混完去打工,更有個别學生的思想中充斥着“學習無用論”,我向他們講自己過去的學習過程,講大學的美好以及外面世界的豐富多彩,這一切都是隻有努力奮鬥才會得到的結果。除了幫助他們樹立信念,點燃希望,我還在平時的小事上督促學生改正自己的不好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總之,這三個月的支教生活,我的收獲比較豐富。我體驗到了教師的辛苦不易,積攢了教學經驗,也提高了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最主要的是點燃了我内心裡那一點熱情,讓我更有幹勁去充實自己,不停奮鬥,奉獻自我。
  支教就像一把火炬,在我們每一位志願者的手中不停的傳承者,用旺盛的火焰為更多的人帶去溫暖。我相信,這一年的支教時光,将是我這輩子難忘的事,不忘初心,不枉此生。


郭奇瑞:支教,偉大而平凡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曆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不知不覺中,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的身份已經伴随我三個多月,當一切的繁華都褪去,工作和生活都漸漸步入正軌,對這個新的身份,也有着不斷更新的感悟。
  我不是第一次走進富平縣鄉鎮的校園,今年6月,我以學生幹部兼研究生支教團後備成員的身份走進藏在村落中的田村小學,那時,我還是一名學生,我沒有更多的感觸,腦海中僅僅停留在一所普普通通的鄉村小學罷了。而此時,以一名支教老師,一名工作人員的身份走進到賢初中,我明白今後一年我将在這裡度過。坑坑窪窪的地面沒有經過硬化處理,一下雨總是泥濘不堪,第一次站上講台,教室竟是如此的簡陋,角色的轉變的确會帶來視覺的轉換。
  不大的教室裡擠着四十多個孩子,孩子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環境與設施,滿眼是對知識的渴望。匆匆忙忙之中,開始了我支教了旅程,經驗不足會造成緊張,孩子們的熱情是我最大的動力。漸漸的,我喜歡上了這群十來歲的孩子,喜歡上了支教的生活,我發現,對于支教,已經根本停不下來。
  用新穎的理念去彌補經驗的不足,用活力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我想不僅僅給他們帶來知識,也希望給他們帶來更多課堂之外的東西。支教團因此也将承擔更多,用我們微不足道的力量去改變孩子們的生活,改善教學設施,改善那凹凸不平的地面。
  為什麼要去西部支教?這是很多人對我們的提問,其實也是支教隊員的第一考驗。有的人想“豐富人生”,看不一樣的世界,體會不一樣的生活;有的希望能為貧困地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偉大來自平凡。支教隊員沒說豪邁的空話,我們的想法真實的來自心底,但都體現當代青年都會有的可貴的理想信念。


王偉:支教,應該給孩子們教什麼?

  轉眼間,這已經是我來留古初中支教的第4個月了,随着角色的轉變,我也慢慢地越來越像一個老師了。每天,孩子們活潑可愛笑臉,琅琅而又略顯稚嫩的讀書聲,真誠而又羞怯的“老師好!”,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和滿足。
然而,最近我的腦子裡不斷在蹦出一個問題--我應該教給孩子們什麼?學校安排我教七年級3個班的計算機和七一班的生物課,這兩門課在初中都不算主課,但我每節課都會認真的準備備課,課堂上學生反映也很好。盡管如此,那我來支教就是為了教好那一兩本生物書,或是普及一下計算機知識嗎?那我走了之後呢,其他老師會不會這麼認真的去上這些課?每次想到這個問題我的内心就會很沮喪。能不能再多教一些,能不能教一些讓學生們終身受益的東西,這些成了我每天都會想好久的問題。
  之後,我決定從兩方面來重新定位我的工作:
1.盡最大可能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幫助他們樹立理想;
2.言傳身教,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
  針對第一個方面,農村的學生其實并不笨,隻是他們生活環境簡單,接觸事物單一,知識面狹窄,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學到的東西将來能做什麼,也無法理解和表達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他們的學習中很少有快樂的感覺,更多的是在家長的驅動下完成任務,當然他們的理想也很模糊。從這個方面出發,我改變了我計算機課的教學結構,每兩節計算機課中間穿插一節興趣拓展課。我讓學生們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寫在紙上,每周一交給我,我通過查閱資料和結合自己的感受在課堂上跟他們分享交流。根據他們的興趣和理想,我會給他們一些介紹和指導,告訴他們怎樣培養和堅持自己的興趣,告訴他們為了實現他們的理想,他們需要做哪些努力。這樣調整之後,我感到效果很不錯。
  針對第二個方面,好的習慣會伴随人一生,也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要培養好的習慣不僅要靠學生自覺,更要老師的引導和鼓勵。從進入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我就開始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包括師生禮儀、回答問題的方式、對問題思考的方式、讀書的方法、課後作業的書寫等等,我經常會給學生講一些名人或者我身邊同學的事例,讓他們感受到好習慣對學習和生活的幫助,看到他們慢慢地有了進步,我就會不斷地表揚和鼓勵,孩子們配合的熱情也很高。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明顯感覺到有了一些好的進步和變化,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很麻煩,但我會一直堅持下去,争取在一年的時間裡幫他們得到更多的進步。
  路還很長,我希望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祝福我吧!


(責任編輯:劉微)

搜狗百科·澳门新葡萄娱乐welcome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西安郭杜教育産業園區學府大道1号 郵編: 710127        後台登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