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匆匆,從走出校園,站上支教的講台,到此時此刻,一年的時間已過半。少了幾分選拔之初的豪言壯語,更多的是發自内心的踏實與堅毅,三尺講台之上,他們隻想給孩子們帶來更多。中國青年志願者西北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郭奇瑞、王偉、柴東、張揚、楊帆,他們承載着母校的期望,傳承着西大支教人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執着于奉獻,但是他們做到了,在平凡支教路上用奉獻書寫着别樣的青春。
顧不得畢業之際為青春的狂歡,少了本應屬于每位大學畢業生的觥籌交錯,當舍友、同學還沉浸在畢業合影的喜悅中,他們已經打點好自己的行李,前往人生的下一站——富平縣。井岡之約鑄就了他們兄弟般的情誼,在踐行核心價值觀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活動讓他們倍感肩上的重任,他們即将從事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事業,走上平凡的支教路,執着在青春的夢裡。
支教團在井岡山參加培訓
再苦,也未言放棄
九月,又是一個開學季,在此之前的每一個九月,他們都重複着同樣的節奏,從安逸的暑假生活中走出,走進那熟悉的教室。而這次雖然同樣經曆了短暫的假期,也還是要走進教室,但卻要站上三尺講台,支教團志願者的心裡五味雜陳,有緊張,有失落,或許還有那麼一絲膽怯。在這個陌生的不能在陌生的地方,這個團隊可能是他們唯一的親人,有着太多的感情寄托。
支教隊員如期趕到富平團縣委報到,在團縣委和縣教育局安排協調之下,五名隊員分别被派遣到富平縣實驗中學、華朱初中、留古初中和到賢初中。隊員們依次被所在學校領導接走,短暫的相聚之後留給他們的是長時間的分别,他們将前往一個更加陌生的地方開始一年的工作。對于剛剛走出象牙塔的支教隊員,現實中的一切多少有些殘酷,盡管之前的一年他們做足了功課,有着充分思想的準備,但各種突如其來的因素還是讓這些曾經的佼佼者顯得有些狼狽,這是社會給與他們應有的曆練,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當張揚和楊帆走進華朱初中,教學設備勉強能看得過去,但宿舍裡兩個凳子撐起一張木闆當作床,其餘的什麼都沒有,這一切還是讓他倆傻了眼,沒有時間給他們考慮和抱怨,放下行李就開始收拾屋子,因為第二天就正式上課了,晚上還有教學例會需要參加。日語系畢業的楊帆被安排任七年級一個班的數學代課老師,同時兼任該班的班主任,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從事不熟悉的工作,支教團志願者們需要的隻有适應,盡管摸着石頭過河但絕對不能跌倒,他們首先要做的是對自己的學生負責。
不僅僅是張揚和楊帆,對于所有志願者而言,開學的前兩周都是迷茫的,不斷轉變角色,摸索着前進,将自己多年的積累帶給這群鄉村的孩子們,用青年人的活力去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熱情,給支教學校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是的,他們做到了,即使睡着木闆支起的床,即使上個廁所要跑好遠,即使每天隻能吃到兩頓飯,再苦也未曾放棄。随着學期的深入,他們漸漸适應了這個新的角色,講台上的他們不再膽怯,對于課堂教學越發的自信。華朱初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班主任的楊帆不僅要做好日常教學工作,更要管理好班級日常作息,清晨他比學生們起的都早,照顧好學生洗漱、早餐和早讀;夜裡他比學生睡的都遲,帶完晚自習,學生就寝後他還要挨個查宿舍,在班裡學生都睡下之後才能回到自己的宿舍,留給他的還有繁重的備課任務。即使是沒課的時候,他也得經常到教室轉轉,确保所有學生都平安無事,日複一日,每一天都是這樣繁忙而充實。對于集體活動和聚餐,楊帆總是一樣的話“我還有課,下次吧!”,看似有些不近人情的推辭,實則展現了楊帆高度的責任感和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在他眼裡,天大地大,教學工作最大。
支教團隊員楊帆和學生在一起
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代表愛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所有的石頭都能代表堅韌,但是鑽石做到了,志願,當這兩個字連接在一起時,西北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全體成員選擇了堅持。成功源于堅持,行百裡者半九十,青春的日子總是在摸爬滾打中悄然逝去,他們選擇志願,他們青春無悔!
工作,全身心的投入
支教的隊員曾經在學校各社團、學生會身兼數職,作為各學生組織的核心成員,他們精明強幹,寫下過屬于各自的輝煌。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在角色轉變中逐漸适應,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在新的領域開始新的征程。
張揚在華朱初中任八年級一個班的物理代課老師,王偉在留古初中代七年級三個班的信息技術,相較于其餘的支教隊員,他們的教學任務相對輕松。張揚在學校曾任院系學生會副主席,一直從事着團學工作,在華朱初中團委書記的帶領下,承擔起校園廣播相關工作,對于曾經的學生骨幹來說,這算得上輕車熟路,但他卻一絲一毫不敢放松。除了保質保量完成平時的課堂教學任務,他還在學生中挑選得力人手組建校園廣播站,從稿件篩選、播放安排到最終被播出,每個環節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在他的帶領下,僅僅過了半個多月,廣播站的學生對工作各個環節都已熟悉,校園廣播質量越來越高,在學校教學工作例會上得到了華朱初中校長的好評,極大的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用張揚自己的話來說:“這些工作要我自己來完成一點不成問題,我之所以組建廣播站,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組織協調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來這裡的初衷不僅僅停留在上好課的層面,更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能給基層學校注入積極向上的活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所有支教隊員的心聲,既來之,則安之,青年人有幹勁,敢闖敢拼,在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今天,廣大鄉村基層學校更需要他們這種特有的活力。
為華朱初中捐贈體育用品
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王偉在西北大學曾任大學生科技協會會長,是一枚不折不扣的IT男,在基層屬于稀缺型人才。剛來到學校,就主動承擔起學校文印室相關工作,逐步入手修繕學校裡塵封已久的機房裡的電腦,别的老師總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僅僅滿足于完成好各項教學任務,而他卻在文印室、機房裡幹的不亦樂乎。王偉說過,既然來到這裡,就應該踏踏實實做些實事,不能虛度了一年的光景。現在,文印室的相關工作他已得心應手,機房裡的幾台電腦又能重新恢複使用,信息技術的課程可以暫時擺脫理論講解的單一模式,部分内容基本可以實現小範圍上機實踐。半學期過後,王偉的信息技術課程進行的有聲有色,他還跟校長提出增加了一個班級的生物課教學,工作雖然忙忙碌碌,但卻無比充實。
在2015元旦到來之前,支教團隊長郭奇瑞四處張羅聯系,他希望能争取到資金支持,在四所支教學校開展“慶元旦,迎新春”系列活動,從校學生會主席轉任支教團隊長,這些工作對他來說,已經不能再熟悉。雖然經過不懈努力,但争取到的結果多少讓他有些失望,由于資金少,僅僅能夠支持一場小型的聯歡會。12月30日晚,西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華朱中學組織開展“新年大聯歡,共話支教情”專題元旦聯歡活動,規模雖小,但内容豐富,精彩紛呈。無論是志願者,還是學生都從繁忙的工作抑或是學習中解脫出來,享受着難得的快樂的時光,現場氣氛其樂融融。
支教學校學生自編自演的開場舞
西北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用一絲不苟的态度和全身心的投入對待工作,用品質打造品牌,在奉獻中感悟人生,在成長中實現當代青年的人生價值。
不忘初心,熱衷志願
同一片大地,同一片藍天,同一身志願裝;同一個理想,同一個心願,同一個夢想他們勇往直前。從出征的那一刻起,他們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光榮的中國青年志願者,他們要将愛播撒到西部的熱土,用無私奉獻去帶動身邊的人,攜起手來共同緻力于需要幫助的人,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勇敢的走下去。
支教團隊員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志願服務活動
在來到富平的第一個長假——“十一”國慶期間,他們放棄了返回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身着統一的紅馬甲,出現在了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習仲勳陵園,為遊客們提供陵園介紹、遊客指引、飲水休息、應急幫助等服務,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支教團郭奇瑞同學作為隊長,在到賢初中除了完成自己的支教教學任務,他利用閑暇來到富平縣團委,利用自己曾經在學校團委、學生會長期以來積累的工作經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當地基層共青團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來來回回的路總是匆匆忙忙,但他卻總覺得很快樂,“青春就是要經得起折騰,不能等到老态龍鐘之時才歎息當年為什麼沒有奮鬥”,類似的話已經成了他的口頭禅。
王偉和郭奇瑞還先後參與到富平團縣委發起的關愛留守兒童“七彩課堂”志願服務系列活動,為富平縣内多所學校的留守兒童以及特殊教育兒童帶去知識與歡樂,用自己的努力幫助這些孩子健康成長,後續所有支教團成員都會參與到這項活動中,讓富平縣當地的所有留守兒童以及特殊教育兒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愛。
研究生支教團作為連接西部基層與高等院校的紐帶,在做好教書育人的同時要發揮特長,架起校地溝通的橋梁,為西部鄉村的社會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更大貢獻,西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自成立之日起,就時刻牢記這項神聖的使命,也始終為之不懈努力。2014年,西北大學首屆研究生支教團在富平縣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志願服務工作期間,經與團縣委聯系,了解到小惠鎮田村小學圖書資源十分匮乏,支教團的同學們積極與西北大學團委聯系,發出倡議動員西北大學各院系青年團員捐款共計5000餘元,購買了約800冊優質圖書贈予田村小學,并建立“西北大學愛心圖書室”。當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抵達富平開始支教征程,得知田村小學教學設施簡陋且十分陳舊,決定繼續開展幫扶活動,在和團縣委的共同努力下,與陝西青年公益能力建設中心取得聯系,先後募集到兩批資金,購置88套新課桌椅捐贈給該校,徹底更換了所有破舊的課桌椅。他們也将繼續努力争取,整合各方面資源,長期定點幫扶田村小學,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支教團成員與田村小學學生合影
2014年“五四”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中談到,青年人要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确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征程中,志願者服務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崇德向善、互幫互助的價值觀已深入人心,西北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志願者不會忘記他們曾經的承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支教,圓心中之夢
心中有夢,方可遠行,在支教隊員的心中,都有一個永恒的支教夢。于是他們奔走在“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中,奔走在西北大學青年志願者支教活動中,但是再豐富的社會實踐支教經曆,也不如這一次透徹與實在,志願者都說過:“不來西部支教我将後悔一輩子!”
支教隊員柴東大學期間曾兩次參與到“三下鄉”支教活動中,這讓她愛上了農村的孩子們,喜歡看到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小臉和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也正是因為此,她深深與支教結緣,放棄了畢業後直接工作的機會,在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選拔通知下發不久就遞交了申請材料,一路過關斬将,通過各項選拔考核,真正走上了支教路。柴東在實驗中學代一個班的語文,看似平凡的工作她卻讓自己過的不平凡,無論是早讀、晚自習還是日常教學她都全力以赴,每一次備課她都傾其所能,盡量的挖掘教學素材,讓課堂教學講的透徹,通俗易懂,利于學生接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一次全校性的期中考試中,她所帶的班級語文成績就有了明顯的提升。用心感受每一天,用心感化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走上一條充滿陽光的未來之路。在校園藝術節上,有學生問她用書法寫“希望”、“老師”和“未來”哪個更好,柴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希望”,她希望孩子們學習進步,茁壯成長,希望他們人生無憂、擁有希望。
不僅僅是柴東,在平凡支教路上,所有的支教團隊員都走出了不平凡的每一天。在留古初中支教的王偉得知班裡一個學生各門功課都很優異,唯獨英語跟不上,既不是英語代課老師,也不是英語專業出身的王偉,主動找到了這個學生,提出利用周六周日早上的時間為他補課,就這樣當其他人都沉靜在雙休日的休息中時,王偉在宿舍已經開始為這個學生補習英語,一直堅持到學期末。在期末統考中,這個學生的英語成績已經達到優秀,現在各科發展都很均衡,學生家長得知後兩次趕到王偉宿舍要付給報酬,可都被王偉所拒絕了。在王偉的心裡,他隻希望這些孩子們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用知識改變命運,而他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兩屆支教團隊員在留古初中座談交流
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平凡的生活才是最真的現實,也隻有在平凡中,才能夠孕育出最美的希望之花。西北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隊員立足本職,在工作中摸索前進,不斷積累經驗,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用新穎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未來的半年,他們将再接再厲,在尋夢的路上展翅高飛;他們也必将沉澱在平凡的工作中,紮根基層,勇敢的迎接人生路上的挑戰。西部情,支教心,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用拼搏去圓自己心中的支教夢。
支教團座談交流會
志願是一種信仰,支教是一種人生,信仰點亮人生。當镌刻在大理石上“公誠勤樸”的校訓融合進“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成為這所百年老校的支教學子心中亘古不變的真理,他們在基層崗位上紮根、發芽、成長,最終盛開為西部大地最美麗的格桑花;他們響應國家号召,懷揣執着的理想,紮根基層教書育人,寫下充滿激情和奮鬥的人生曆程,必将開創屬于他們的時代。
偉大的時代召喚着他們,輝煌的事業期待着他們,他們用信仰書寫人生。平凡的支教路上,他們前赴後繼,戰勝困難,不曾停下前進的步伐。春意盎然的三月,西北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隊員将再次起航,在西部基層建功立業,在偉大的支教崗位創造屬于支教人的輝煌。
西北大學團委、富平團縣委看望支教團隊員
(文/圖 研究生支教團 責任編輯:張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