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5·12。還記得2008年的5月12日嗎,你在做什麼?
當時我剛滿九歲,坐在小學三年級課堂的教室裡,還沒從午睡的舒适中清醒過來,就迷迷糊糊地瞧見,教室頂上的吊燈晃起來了,桌子椅子也晃起來了,講台上的黑闆擦和粉筆搖搖欲墜,同學們一臉茫然地跟着老師跑去了操場。慢慢地,在操場上,小朋友們都被家長接回家了。雖然八歲的年紀實在太小,能被當時的我記住的事情更是太少,但這一下午的情景,至今曆曆在目。
那是我們這一代人大多親身經曆的災難。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有震感,那是一次,幾乎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感同身受。
那位留下“我愛你”短信之後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的母親,那位被壓在廢墟之下仍然鼓勵群衆的工人,那個被救出之後第一句話是“我要喝可樂”的男孩,那些迅速服從調度從不放棄一絲救人希望的人民解放軍,那位播報受災情況時數次哽咽的播音員,那位打破清規大開佛門庇護孕婦的羅漢山主持,那些第一時間飛往災區的國家領導人……
那段時間,以我尚不成熟的視角來看,沒有一個人不是形色戚戚的。家中的電視機總是停留在新聞頻道,語文老師每節課前總要帶着我們為災區人民祈福,父母甚至開始商議去災區領養孤兒的事宜……那時候的我不懂,不知道這場天災對于國、對于家的意義;不能感受生離死别的悲痛;不能理解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報道一邊流淚的長輩。
慢慢地,我們都懂事了,雖然汶川地震的災難時間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它所帶來的痛,卻随着我們年歲的增長愈加深刻。越長大,那份悲怮就越濃重。回憶,是為了不遺忘;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牢記過去,展望将來,雖然災難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創傷一時無法平複,但災區重建的工作,我們同舟共濟的信念卻一直都在。
斷裂在兩點二十八分的石鐘刻像,以“裂縫”為主題的紀念館,重建的學校和家園……十一年過去了,茵茵青草長起了一批又一批,枝頭的新芽仍是年年吐綠。事實上,在我這麼多年的記憶裡,那是國家凝聚力最強的時候。那時,我都不記得周圍有多少人去了災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連我們這些屁大點的娃娃都叫嚷着要去救災。有錢的多捐,沒錢的少捐,全國人民心系汶川災區,恨不能與災區群衆共存亡。心系災區的還有全球各國的救援人員,他們前前後後抵達災區,那一刻,不論曆史淵源,不論國際關系,在救援人員的眼中,隻有彌足珍貴的一個個生命等待救援。
“十一年很長,曾經驚心觸目的地震遺迹,已漸漸被青草樹木覆蓋,漸漸與大自然合為一體,沒有了當年慘烈痛心的感覺;十一年很短,慘痛的經曆曆曆在目,沒人能輕易忘記,也沒人敢輕易忘記;十一年,不變的是我們對逝者的緬懷,是我們對汶川的祝福,是我們依然同舟共濟,一路向前。”
“十一年,時間永遠向前。”
(記者 韓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