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是什麼垃圾?”據說自從垃圾分類嚴格實施以來,每個上海人都要接受居委會老阿姨的靈魂拷問。垃圾分類,已然成為上海人民所有人心頭的頭等大事。
今年7月份,上海市正式開始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消息一出,便在網上成為熱門話題,被民衆稱之為“最嚴垃圾分類”。上海作為試點地,也在這之後幾個月中吸引了全國人民的注意。
對這事,人們一方面是好奇,畢竟以前還真沒經曆過。要說我國最早垃圾分類的
提出,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北京城,西城區大乘巷居委會跟民間組織“地球村”合作自行聯系有關方面清運。然而這隻是僅限于民間部分地區的,畢竟這種無償勞動需要極高居民素質來推動實施。政府層面也提出過很多次垃圾分類相關的倡議和方案,均因為财力或是其他原因而不了了之。
為了推廣垃圾分類這一政策的實施,政府宣傳方面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依稀記得七月初,垃圾分類綠色發展一類新聞占領各大網站論壇。人民日報的文章,闡述了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其中列舉了焚燒“垃圾山”所産生二噁英對于空氣和地下水的破壞,漂浮于海面的垃圾對海洋生物的傷害等等。垃圾分類是一場刻不容緩的戰争。如果實現了正确的垃圾分類處理,那麼會對人民生活和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的好處。
随着我國經濟發展,人們素質水平提高,我們的發展重心也理應從一味追求GDP轉移到其他更加平和的發展方式上來。垃圾分類是對環境友好的,是有利于可持續綠色發展的一種新型發展方式。
我國一位人大代表也針對我們國家垃圾分類實行後所暴露的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我國垃圾分類存在着居民主動垃圾分類意識的缺乏,垃圾分類前端後端職責缺失的現象。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既有主觀上制度執行力不足、宣傳不到位、懲處不及時等,也有客觀上如設備陳舊簡陋、處理技術能力不足等因素。對此,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獎懲結合,對于不配合的小區居民提高垃圾處置費或進行罰款,強制推行。同時在也提高垃圾處理專業化水平,提高和推動前端分類水平,中端運輸效率和後端科學處理,自上而下共同發力,達成共識,這樣才會具有凝聚力,推動形成科學系統。除此之外,我認為我們應當減少徒有形式的宣傳标語,科學而合理清晰的劃分垃圾種類,并多開展科普性宣傳,從而為政策實施培育良好的土壤,打下堅實基礎。
再來談垃圾分類實行時間較早的鄰國日本,其實日本的垃圾分類效率并不高,日本能這麼幹淨,垃圾分類的間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也就是說通過進行垃圾分類這一個儀式性的行為,達到一種提高素質教化人心的作用,但垃圾分類本身對制造幹淨舒适環境的直接影響是不大的。我們要通過垃圾分類這一政策培養的,應當是人們對于環境衛生保護的自覺性,而不應該真正想通過此獲得直接利益。垃圾分類作為一場持久戰,在日後大概還是要攻堅好長一段時間。而從上到下擺正心态和位置,采用正确的方法戰略,結合自身狀況,發揮自身優勢,這樣才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記者 張家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