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渠道來教會人們如何迎接新生命,卻很少去教會人們如何面對失去。
我至今仍記得當年姥太太離開的時候,自己是有多崩潰和無助。那時候,心裡想的都是從此就沒人關心沒人愛,孤孤單單一個人了,全然沒有想到其他愛我的人們。直到某天聽到那個改變我一生的樂團的歌唱,才終于從頹廢中走出來。現在想起來,自己簡直就像《百日告别》中被提到的澳大利亞雨後的綿羊---倒在地上,可能會被人扶起;但如果倒在草叢裡,沒有人發現,就選擇一直倒在那裡。
《百日告别》這部電影,講述了芯敏和育偉兩個人在同一場車禍中分别失去了自己的摯愛以後,經曆着從痛苦到終于釋懷的過程。觀看這部電影時,自己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從影片開始不久,就一直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淚水中包含難過的成分。
看着芯敏和育偉兩人從一開始頭七時,在一群誦經的人中顯得突兀,到最後百日之時,面無表情地誦着經,融入周圍。那該是經曆了一種痛到麻木,痛到再也不會再痛的感覺吧。這世間之别離與别離給人帶來的無盡痛苦,讓我無比傷感。
淚水中包含同情的成分。
芯敏對着那條精心烹制的毒魚平靜地說:“開動吧”;育偉站在高處縱身一躍。他們這樣想盡一切辦法來逃離苦楚的行為怎能不讓人同情?如果我做得到,我真的很想擁抱他們,告訴他們,别怕,一切都會過去。
淚水中包含着感慨的成分。
健忘的父親聽完芯敏遭遇的變故之後隻是微笑地重複着和她打招呼的話語;歇斯底裡的育偉抹去家中妻子留下的一切痕迹之後才終于平靜。我不禁感慨,原來對于深陷痛苦中的人來說,遺忘竟成了幸福,這樣的人生該有多麼不幸。
淚水中包含感動的成分。
當陸老師把國中時的仁佑用來安慰自己的卡片遞給芯敏,卡片上那句“陸老師,花開花謝或有時。”占據了滿屏;當育偉因為曉雯的學生為了完成老師的遺志而做出的努力終于決定直面失去,帶着曉雯的期待活下去。我為這不斷在世間輪回的愛,以及愛中傳遞着的勇氣而感動。
碰巧的是,芯敏和育偉都沒有順利地完成自殺行動。我想,這或許也是上帝給予他們的又一次機會?
沒錯,要活着,并且清醒地面對失去很痛苦。在經曆失去之後,我們或許都會想:如果死亡可以讓我們不要别離,那麼死比生更值得。
但是,追随他們死去,一點痕迹也不剩,卻又要讓其他愛着自己的人經曆二次别離,陷入更深的悲苦之中,這樣真的是負責任的做法嗎?
其實,隻要還活着,就還有希望。
好好活着,你會看得到,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中,愛人朦胧的笑臉。你會感覺得到,他們留下的痕迹與溫暖,還在陪着你,給你力量與支撐。
你會看得到,有人在為他們留下的期望而堅持努力。你會感覺的到,他們的愛被傳承着,經曆一次又一次輪回,越來越鮮活地存在于這世上。
花開花謝須有時,我們都應該鼓起勇氣面對失去。活下去,傷痛總會過去!
(作者:苗苗 責編:李會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