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在軍事上是世所公認的“兵不厭詐”,在政治上有時比公告還更加真實,在生活中則是我們飯後茶餘消遣的對象。謠言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并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謠言這個話題太大了,涉及的領域也頗多,心理學領域、曆史學領域、人性論領域等。無論将其放在那個領域都會是長篇大論,那麼接下來我所說的謠言則是在我們生活包圍圈中的那一種了。
上大學來我所經曆的幾次謠言,都是在當代媒體的推動傳播、網絡熱議、好奇心驅使、話語傳遞等各個環節中得以越走越遠。第一件則是“葉良辰事件”,此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在這裡我就不累贅介紹了,其實介紹的過程也就是在傳播謠言罷,因為我們始終是局外人。我也隻能期盼,現在的大衆媒體隻需提供給我們一個事實罷了!讓我們自行洞悉事情的真相。其實謠言的背後是可笑的,一個以西北大學東操場為背景的自拍,竟然就讓葉良辰被謠傳是西北大學的學生,更有甚者最後其又成了學校經管院的一名學生。但事實是什麼呢?葉良辰當時隻是學校南門外一家米線店裡的服務員。傳播是謠言實現生命的一種方式,未經傳播的謠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餘秋雨先生在其《霜冷長河》中就有說到,“人們對謠言的需要,首先是出于對求真的需要。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謠言正好契合了他們的等待,他們這才會趨之若鹜。”秋雨先生在其著作中為我們總結了三點為人們心理所契合的謠言。我在這裡分享給諸君。似顯似隐:這是謠言對人們的第一誘惑,所謂顯,是指大家為之矚目因此也顯的比較重要的物象,但它竟然還有那麼多隐晦、暧昧的部位,這不能不刺激人們的探尋欲望。似愛似恨:對于重要而含糊的訛傳對象,傳播者的心情非常複雜。似假似真:假的部分,為含糊和暧昧留出了餘地,為情緒投入讓出了空間;真的部分,為求真的欲望找到了許諾,為進一步傳遞提供了拐杖。顯而易見,其中最值得探究的是真的部分。
在現實生活中最可怕的莫過于那種“似假似真”的謠言,被真實包裝的謠言很具有蠱惑力,因此,一個半真半假的謊言遠比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厲害。除此之外,謠言還會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往往一個謠言可以牽出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謠言。這就是我想提及的第二則謠言事件——王寶強離婚風波。事實就是王寶強和馬蓉離婚了,所謂的“真相”衆說紛纭,我們也不知誰對誰錯,我們還是安靜地做個局外人。何以息謗?不争辯,不理會,時間一長,它自然就息止了。越是與其争鬥,受其反彈傷害就越大。美國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因患白癜風身體皮膚呈淺白色,被謠言稱為“漂白”;因工作之時意外造成鼻骨骨折和燙傷頭皮而被謠言為“整容狂”,當時他以各種方式去辯駁自己的清白,但是到頭來卻毀了自己。在“寶強離婚事件”上也有一些所謂的明星借此事件做些嘩衆取寵的行為,借勢蹭熱搜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比如自稱是非著名主持人的胡偉,批馬蓉,還故意扯上河南人一起罵!同時,西北大學也成為衆矢之的,學校的聲譽遭到了損害,好在學校及時澄清,用真相有力地抨擊了造謠者。
惡者播弄謠言,愚者享受謠言,勇者擊退謠言,智者阻止謠言,仁者消解謠言。沒有荒淖,何謂大地;沒有謠言,何謂真實?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力成為一名智者,将那些謠言安放在盛世中大家都不在乎的角落中去。
(作者:林文濤 責編:郭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