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生活于世20年來最期待到來的一年。我期待,2020年開年會有幼時幻想的在天空中行駛的汽車;會有少時作文中自動變色的衣服;會有高中政治書中舉國歡慶全面小康的盛況。但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九州,四海嗚咽,陰霾壓抑,感染指數的“紅色”悄然爬滿整個中國地圖。
近40天的居家生活,我每日都在關注着防疫新聞,在我心中留下深深印記的,是那一個個“逆行者”。
疫情洶洶,戰士奔波,逆行者的身軀為我們盡全力地遮擋住了那刺眼的“紅色”。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挺身而出,呼籲全國人民無特殊情況不要進入武漢的同時,第一時間趕赴江城,投身抗疫戰場第一線。接受記者采訪時,每每提及武漢,鐘南山院士幾度哽咽,眼含淚光,但也堅定的告訴記者,告訴全國人民:“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武漢,是能夠過關的!”在這場舉國上下的民族命運殊死搏鬥中,鐘南山院士又一次的用他學者的铮铮風骨、堅韌心性和醫者的仁心仁術鑄成了全國人民的“定心神針”。
全國各地各大醫院志願者名單紛紛滿員,按滿紅指印的申請書中寫着:“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義無反顧”“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赫然書寫着每個醫務人員肩負的使命和從業的初心。
這群人就像黑夜襲來時,天空中悄然顯現的繁星,讓人們看到希望的光。73歲的李蘭娟院士臨危受命決不後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張旃副教授寫下現代版“與夫書”;吳小豔醫生在返鄉的車上毅然決定下車返漢,投身一線緊急救治;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護士餘沙請戰一線,隻有一句“我是汶川人呀!”……還有許多這樣馳援一線的醫務人員,我們能看到的是他們臉上一道道被防護用具勒出來血痕印記;看到的是疲倦勞累眼眸中的擊退疫情的堅定與信心。他們也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妻、為人夫,舍小家為大家,日夜不停與時間賽跑,隻為撥雲見日。
因公犧牲的醫務人員已經變成了天上明亮的星星,堅定的守護着我們;而還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是我們心中明亮的星星,照亮着戰役成功的道路。
此外,十天十夜,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相繼建成,依靠的是各省的建築工人有着粗繭的手和健壯的肩;高速上,大型貨車從各省奔馳湖北,滿載的不僅僅是急缺的物資,更是各省人民堅定抗疫的決心;口罩工廠加班加點,生産線傳來的是深深關懷。為了國家和人民而奮戰的人們,以血肉之軀、堅韌之心、凡人之力共擊疫情。魯迅先生曾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無論情況有多麼兇險,總有那麼一群人,不計酬勞,無畏生死,毅然決然的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戰場,行駛在奔赴戰場的路上,也許你永遠也不會知曉他們姓甚名誰,樣貌如何,但我堅信你我永遠無法忘記,他們是為了誰在日夜以繼,共擊時疫。
惟願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不日之内,擊退時疫。
惟願此役後,華燈初上,山河無恙。
惟願待所有一線戰士平安歸來,江城無恙,舉國安然。
作者注:文章題目來源七堇年《燈下塵》中“夜暗方顯萬顆星,燈明始見一縷塵。”
(作者 王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