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行戰略部署,并作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這一重要論斷。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中,新鄉村模式的探索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其中,藝術文化産業與鄉村建設的深度融合更是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趨勢。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5日,“青馬工程”第十六期大學生骨幹培訓班志高2班“鄉村振興實踐調研團”赴鄠邑區進行實踐。學員們深入調研文化型新農村的發展狀況,了解戶縣農民畫、鑼鼓隊等農村藝術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情況,探索藝術與人居環境、生産生活、鄉風文明的有機融合,積極為文旅融合助力新農村發展建言獻策。
學員們首先來到戶縣農民畫博物館。戶縣農民畫博物館館藏大量農民畫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按照時間順序一一展列館中。在負責人的介紹下,學員們仿佛親身經曆了戶縣農民畫的整個發展曆史。此外,博物館還與數字科技相結合,每幅作品都安排有二維碼掃描講解服務。博物館展覽的最後一廳還有互動設施,讓遊覽者更好地沉浸在戶縣農民畫的世界中。
随後,學員們來到了蔡家坡村,先後參觀了村史館和美術館,沿途采訪了館内志願者、駐村藝術家、攤販老闆以及當地村民。蔡家坡村内的村史館與美術館同時承擔着藝術展覽的功能,村史館一樓展出着攝影師張稻的《最後的皮影》系列作品,二樓擺放的展品則清楚講明蔡家坡村的發展史、家風和家訓。美術館内展出着傅藝軒老師的攝影展《大地的秦腔》,學員們也深深感受到匠人為了保存技術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學員們也對美術館内的志願者進行了采訪,她為成員們詳細介紹了當地居民對村内藝術節、藝術展覽的熱情反響以及村民與藝術之間的雙向互動。
在美術館,學員們也有幸拜訪了駐村藝術家趙海濤老師。學員們參觀了趙老師的工作室,觀看了趙老師抽象畫作品,在趙老師的介紹中,學員們在這座鄉村美術館中一起探索“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新模式。在蔡家坡這片新鄉村的土地上,趙老師一直尋找着藝術與自然融合的支點,也用自己對待藝術的熱忱為新鄉村的建設帶來了積極影響。
此次調研,來自志高2班的同學們不僅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更深刻認識到藝術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他們表示,将把調研成果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用創新的思維和紮實的努力,為鄉村的經濟繁榮、生态宜居、文化興盛貢獻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更多像鄠邑區這樣的鄉村将在藝術文化的照耀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共同繪制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